8.CHIP_seq.md

ChIP-Seq(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)是一種結合染色質免疫共沉澱與高通量定序的技術,用於研究 DNA 上與特定蛋白質(如轉錄因子、修飾組蛋白)結合的區域,揭示基因調控元件如啟動子、增強子等的活性狀態。


一、技術原理

  1. 交聯(Crosslinking):使用甲醛將蛋白質與 DNA 結合處交聯。

  2. 染色質剪碎:超音波或酶切法剪碎成 200–500 bp 的片段。

  3. 免疫共沉澱(IP):以抗體拉下特定蛋白質與其結合的 DNA 區段。

  4. 交聯逆轉與 DNA 回收:去除蛋白質後回收純化 DNA。

  5. 文庫建構與定序:進行末端修復、加接頭並執行高通量定序。


二、應用範圍

  • 偵測轉錄因子(TF)結合位點

  • 探討組蛋白修飾(如 H3K27ac、H3K4me3)與染色質狀態

  • 建構基因調控網絡與 enhancer landscape

  • 分析細胞分化、發育過程與疾病機制中的調控變化

  • 作為轉錄調控與表觀遺傳標誌的圖譜建構依據(如 ENCODE 計畫)


三、資料分析流程

分析步驟
說明
常用工具

品質檢查

檢查原始 FASTQ 品質

FastQC、MultiQC

比對

將讀段對齊至參考基因組

BWA、Bowtie2

去除重複與排序

排除 PCR duplicate,排序 BAM 檔

Samtools、Picard

Peak calling

偵測顯著富集的片段區域(Peak)

MACS2、SICER

視覺化與註解

轉為 bigWig 載入 IGV,並與基因註解比對

deepTools、ChIPseeker(R)


四、實驗設計建議

  • 對照組:輸入 DNA(input)為必備對照,用以去除背景噪音。

  • 抗體品質:需使用高專一性抗體,避免非特異性結合。

  • 生物重複:至少 2–3 重複可提升資料可靠性。

  • 讀段深度:轉錄因子建議 ≥ 20M,組蛋白修飾可達 ≥ 40M reads。

  • 時間點與處理條件:針對動態調控研究(如刺激前後)應謹慎設計時間點與處理條件。


五、優勢與挑戰

優勢:

  • 可精確定位 DNA 上蛋白質結合位置

  • 支援表觀遺傳與轉錄調控研究

  • 可整合 RNA-seq、ATAC-seq 等多組學數據

  • 可結合 CRISPR 技術探索調控元件功能(CRISPR interference + ChIP)

限制:

  • 抗體品質與實驗變異影響結果可靠性

  • 背景訊號高,需良好對照與正確 peak calling

  • 較難解析非專一性、弱結合區域


六、衍生技術簡介

1. ChIPmentation

  • 將 Tn5 轉座酶應用於 ChIP 後 DNA 上進行接頭插入與建庫。

  • 優點:流程簡化、建庫時間大幅縮短、適用低細胞量樣本。

2. CUT&RUN(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Release Using Nuclease)

  • 利用蛋白 A/G 結合的微球核酸酶與抗體形成複合體,直接切割並釋放結合區域。

  • 優點:背景低、解析度高、可使用極低細胞數(<10,000)。

  • 已逐漸取代傳統 ChIP-Seq 成為新一代標準。

3. CUT&TAG(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)

  • 將 CUT&RUN 與 Tn5 轉座整合,建庫更快速。

  • 適合單細胞層級應用,並已發展出 scCUT&TAG。


ChIP-Seq 是解碼基因調控元件與表觀遺傳修飾的關鍵技術,廣泛應用於發育生物學、癌症研究與藥物標靶發現領域,已成為基因體調控分析的標準工具之一。隨著衍生方法的出現,其靈敏度、解析度與應用場景也日益擴展。

Last updated